很多版本的南屏晚钟
这是一首老歌,翻唱无数。整首歌词透着宋词雅韵,写地极好。大意是写一妙龄少女游湖于林,巧遇上了中意对象,一时间情窦初开,充满了爱的情意,等到她鼓起勇气刚欲上前答话,偏生天公有意做难,还未及动作,便降下一阵无情大雨,下地他失去了踪影。可这相思的种子已种在了心里,潜滋暗长,这相思之情总是挥之不去,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抽刀断水,水更流,终于如歌词所说“匆匆地走入森林中”在上次相遇的地方等待奇迹的出现----再见到她的好对象。等待的结果却是“看不到他的行踪”,好生心伤、好生失望,甚至产生了“相思有什么用”的念头。听敲那南屏晚钟,感受这暖风轻送,最后“催醒了相思梦”。到最后她“走出了丛丛森林”亦“看到了夕阳红”。
文以曲为贵。这首歌词短短几句,却道尽了少女情怀,初恋的美好。故事情节曲折跌宕,用词含蓄精辟,实属经典难得之作。末尾“我走出了丛丛森林,又看到了夕阳红”一句有点睛之妙。
末尾“我走出了丛丛森林,又看到了夕阳红”一句寓意深刻,应当体行:
人性中有一致命的弱点就是:惰。可解释为:懒惰。
安于现状也是懒惰的一种表现。
“我走出了丛丛森林,又看到了夕阳红”一句就是提醒我们:
1、要居安思危。---------思危才能常安。
2、要懂得放弃。---------不必要的留恋(恋战)是愚蠢的,只有在权衡后,懂得放弃,才能拥有的更多。
3、不要害怕失败。-------成功不是一躇而就的。失败也是一种收获。
南屏晚钟
南屏晚钟,位于南屏山下的净慈寺内,是杭州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
位于西湖西南南屏山下的净慈寺创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元年(954年),距今已有 1000多年历史,是吴越国王钱弘为供养南山佛教开山祖师永明禅师而建,原名“慧日永明禅院”。南宋时改名为“净慈禅寺”,与灵隐寺、昭庆寺、圣因寺并称“西湖四大丛林”。
明代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曾以10余吨重的铜料铸了一口巨钟。清代康熙皇帝南巡时,曾将“南屏晚钟”改为“南屏晓钟”,说是天将破晓,“夜气方清,万籁俱寂,种声乍起,响入云霄,致足发人深省也。”自宋代至清代,净慈寺时有兴废,如今,净慈寺已修复一新,10余吨重的铜钟又一次被挂上钟楼。
南屏晚钟钟体内外铸有赵朴初等人书写的《妙法莲华经》文,计6.8万余字。它采用“蒲牢雕龙”作钟钮,以八瓣莲花为钟唇,每瓣铸有一处撞钟点,其中六处钟点上铸有梵文。钟脊上立南无毗婆尸佛和南无释迦牟尼佛等七个佛龛。绘饰华丽的钟楼逐渐成为千年古刹最为迷人的吸引物。
每当佛寺晚钟敲响,洪亮的钟声传到山上,加上寺后的南屏山多空穴,几杵钟声,便会使山鸣谷应,穿穴回荡。“玉屏青嶂暮烟飞,绀殿钟声落翠微”的意境撩人心怀。北宋有名的画家张择端曾经画过《南屏晚钟图》。尽管此图远不如他的《清明上河图》那么蜚声画坛,但却被记载于明人《天水冰山录》中。明代诗人张岱“夜气滃南屏,轻风薄如纸;钟声出上方,夜渡空江水”的诗句就已把净慈寺钟声的美妙写得出神入化了。康熙皇帝巡游江南,品题西湖十景,也在净慈寺寺门外建起碑亭,亲笔手书“南屏晚钟”四字景名,大约是因为“夜气方清,万籁俱寂,钟声乍起,响入云霄,致足发人深省也”。
南屏晚钟与雷峰夕照隔路相对,塔影钟声组成了西湖十景中两处最迷人的晚景。净慈寺还伴有济公的神话传说,寺内有“运木古井”,又称“神运井”,引得无数游人前来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