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之火燃亮四十载 唱尽人间悲欢离合(徐小凤)
转载于徐小凤全球歌友网。
恋之火燃亮四十载
"恋之火"是徐小凤的保留曲目,是次个唱中更感言这歌令她再次回忆起当年夜总会跑场情景,亦是凭它获奖继而踏入歌坛,一唱就是四十年了,没有一位香港歌手的歌龄可与之相比。
[香港之莺其实是1965年12月22日举行决赛的,徐小凤是1966年度香港之莺冠军]
[1968年加入仙乐斯舞厅,从此开始其歌唱职业,随後到吉隆坡罗敏申夜总会演唱三个月,回港後在金冠及海天夜总会演唱; 如今她已是一棵罕有地横跨两个世纪,多个年代之乐坛长青树]
早期的徐小凤唱尽国语时代曲,她对四五十年代歌曲的锺爱程度在是次个唱中有迹可寻。
然而,她的粤语金曲较为港人熟识,光是唱出这些耳熟能详的好歌,已令在场观众拍烂手掌,其中“随想曲” 、“顺流逆流” 、“无奈” 是经典中的经典,试想想她已献唱了它们过千次了,每次投放感情的多少自然有所差异,资深歌迷往往可听到每次徐小凤现场演绎时的心境来。
[眼波流.半带羞...流著当年夜总会日夜走场的辛酸,带著四十年来炉火纯青的唱功]
歌唱演艺大师
演绎者的责任是充份发挥美丽旋律的感染力,以感动我们的心,徐小凤歌声之所以动人,最少有以下三个理由:
第一:她那独特的磁性声线,唱出来的歌声,「音色」扣人心弦,优雅非凡。
第二:她读字清晰(粤语),造句顺畅自然而富感情,强弱对比或渐强渐弱效果又处理得恰到好处,浑然天成。
第三:她发音准绳,不差半分高低,呼吸控制又到至善至美之境(很难听到她的呼吸声),呈现一流的「技巧」。
她举行演唱会,唱的是中外名曲:粤曲、京剧、黄梅调、客家山歌、山西鼓乐、国语时代曲、日语艺术歌曲、英语金曲 、民歌……演唱会保持与录音室一贯水准(05年多场演唱会中传媒千辛万苦只找到一个错音),更添上不少「神来之笔」,是其馀歌手难以并驾齐驱的。纵使在她拥有无数个人金曲时,仍不介意唱别人的名曲,要比原唱者唱得更好 ,谈何容易!不是每个歌手也会这样自我挑战的! 为何不为自己的歌宣传呢!
不过,除了歌唱,她的惹笑谈话总带点江湖味,有时甚至太"太极",令人摸不著头脑,歌迷往往会听到似曾相识的对白。
[1968年, 徐小凤首次赴海外登台,当时因国语读音的误会, 名字变了"许小凤"]
高处不胜寒
80年代,随著她歌艺改进与香港演唱会热潮的兴起,徐小凤声名与日俱增,同时与乐迷的距离亦有所改变,大众多数只能在电视或红馆里见到她,而非昔日可以近距离与她接触。
90年代,由於香港传媒转向以较夸张及揭秘式来报导,使原已低调的徐小凤变得更为慎言与冷淡,但在大批热情歌迷面前仍旧会报以灿烂的笑容。
[70年代初徐小凤常走埠到马来西亚吉隆坡-05演唱会中随便唱出马来语歌曲]
踏入廿一世纪,十年人事几番新,自1995年农历年演唱会後,徐小凤几乎没有再在香港公开露面(其中只有97回归演出) ,正如演唱会上她所讲:“高处不胜寒,都是做个平凡人好些”。
今天她确是做回一个平凡人,她的侄仔侄女们上台献花,就透露出她最近十年生活上的一点痕迹了,眼前出现了一位与侄仔侄女儿甥共聚天伦的靓靓姨妈,相信徐小凤是有意炫耀这份自豪感的,这也许比她的歌坛大姐大地位来得宝贵。
是次演唱会没有请长驻嘉宾,但她常邀台下同行或观众上台,被邀请者有时更会被她评头品足一番,这点令人感到意外,与她过往较温文含蓄的作风大有不同,一般艺人也许没这胆量与豪气,更让人怀疑要利用人家的知名度来壮自己声势,但由於她是人所共知的徐小凤,这点就不成立了,更有歌手表示"比小凤姐玩都是一件荣幸的事,是身分象徵 "。
[1970年海天夜总会登台广告]
情深义重
回顾过去的演唱会,有许许多多的有份量制作人与徐小凤合作;如今顾家辉,陈文辉, 向雪怀......那些都退了,与她"0岩KEY"的幕前伙伴屈指可数,幕後的好帮手还是周玉华,梁海平......其馀都是後辈的制作人,也许对徐小凤的歌曲及那时代的味道所知甚微,即使徐小凤唱回昔日的光采,但绿叶能否相得益彰是一个问题。
是次演唱会中未见在突破的歌衫或歌曲,观众依然受落,因为实在是太“挂住” 她了,看不到旧日的形象反而会令人失望,所以波波裙一出,在场哗声四起,这里借用明报周刊的标题,她确是名乎其实且乐此不疲的“复刻王” 。
[1972年到英国演出并留影-05演唱会中小凤姐提及最爱下雪後英国的屋似蛋糕]
徐小凤的低沉磁性声线,像醇酒一样年份越久越好(如果是高音娇柔的声底,是难以随岁月不变的),恰巧她拥有的是豆沙喉,今天的乐迷确是走运了,或许最幸运的便是7月29日晚听到她性感歌喉的听众,这点沙声徐小凤认为是瑕疵, 故此还为全场观众送上多一次补场, 一时间报章传媒纷纷报导(包括即时新闻与报纸头条),为她添上"绝不欺场"的美誉 。
[1974年白光与小白光历史性会面]
完美的豆沙喉
徐小凤爱上唱白光的歌曲,主要是与她拥有的低音声线有关,但她却表示其实好羡慕别人有一把好娇柔、好高音的歌喉。(徐小凤:我以前在学校、在外面,见到任何朋友都不敢随便开声,每开口说话,别人都用一种很其怪的眼光望著我:为什麼这女孩子声音这样,好像和她的形象不相配。结果形成我不敢和人说话,唯有唱歌。然後邻居,世叔伯会称赞我,说我唱得不错。因为这些鼓励,增加了我的信心,开始不会自卑,以往我好自。)她拥有这独一无二的唱腔,是那麼迷人、独特;令人如此难忘、著迷和沉醉。
[1974年丽的艺员徐小凤]
是偶像还是歌唱家?
若要与香港其它「天皇巨星」级歌手比较(如邓丽君、林子祥、谭咏伦等)同属巨星级的徐小凤难免令人觉得不够「红」:因为她没有无远弗至的歌迷会,拿金曲奖数目可能不及他们、所到之处亦少见万人(歌迷)汹涌的场面。
可是 她却能在一年之内,举行四十三场演唱会(数十万人次),能屹立歌坛四十年,能在所有大小演艺节目中担任压轴表演嘉宾。她可不靠电影及电视主题曲而红起来,虽然曾唱过大亨、神凤、保镖、柔道龙虎榜、猛龙特警队、漩涡及圣诞快乐等电视/电影主题曲,但在广大乐迷心目中,她是以「无奈」、「随想曲」及「风雨同路」…等名曲最为人津津乐道,是少数单凭歌艺已足够臣服乐迷的歌手。
[2005演唱会,徐小凤有不少年轻歌迷来捧场]
有说她的歌迷是沉默的大多数,亦有话她的资历令她受到同行之敬仰。我是不同意这类略念贬义之解释:就好象暗示她只凭籍年资和一群较年长的听众,才取得今日之成就。为何在她的演唱会中坐满了三岁至八十岁的听众? (87及89演唱会实况录影); 为何她可以在歌坛屹立四十年? (是她的实力令她可领尽风sao,而不是她仗著资历而屹立不倒。否则她早已如这数十年来冒起的多少「新人」般昙花一现罢了!此外,她更无必要办甚麼光荣引退或告别舞台,因为她放得下名利的束缚。她是一位不爱宣传的歌手,新碟录了便依旧低调视人,但这无损她唱片的受欢迎程度,因听众及行内人士是懂欣赏音乐的,她的歌就像醇酒一样,要经历时间考验,时间愈久耐听力愈强,这是小凤金曲百听不厌的道理,也是她成功地在乐迷建立形象之一)
[这幅名画现藏北京毛主席纪念堂,描绘了国家领导人及一百八十多位为香港繁荣和回归作出贡献的各界知名人仕。徐小凤是少数入画的歌唱家!]
她是一位艺术家,亦是一位偶像;
是一名歌唱家,更是一名雍容华美的歌星;
是一个演译大师,同是一个实力派歌手。
[2005年首场个唱到顺流逆流时感动落泪]
唱尽人间悲欢离合
她唱尽人间悲欢离合,听得多少名人权贵陶醉(由富商到领导人,由圈内到圈外名人都来捧场了), 市民大众对她有一份爱护,在所谓“失声” 而宣布演唱会腰斩的一刻,没有人埋怨,但得到更加热烈的支持掌声,这是她以四十年的用心歌唱换来的。
[永恒的金光灿烂]